榮譽稱號
喬方利 研究員(二級)
喬方利 研究員(二級)
資        格 博士生導師
所在部門 海洋環(huán)境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室
郵        箱 qiaofl@fio.org.cn
招生專業(yè) 物理海洋學、大氣科學、數(shù)學等
研究方向 海洋與氣候模式發(fā)展、海洋多運動形態(tài)相互作用、海洋湍流與海氣通量等
個人簡介

方利,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二級研究員,一直從事海洋與海氣耦合模式研發(fā)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人民政府聯(lián)合資助項目等多項。擔任國際學術期刊Ocean Modelling主編和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編委,曾任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分委會IOC/WESTPAC共同主席,任中國PICES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主席等。原創(chuàng)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論,建立了首個實質性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環(huán)流耦合模式FIO-COM,建立了新型海浪-潮流-環(huán)流耦合業(yè)務化預報系統(tǒng),建立了考慮海浪飛沫等物理過程的新型臺風模式FIO-AOW,建立了首個包含海浪的氣候模式FIO-ESM,設計了超千萬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發(fā)表論文400余篇,獲國家首屆創(chuàng)新爭先獎、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首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等系列獎項和榮譽稱號,獲省部級一等獎多項。

發(fā)表論文

代表性論著10篇

1. Qiao Fangli,Yeli Yuan, Yongzeng Yang, Quanan Zheng, Changshui Xia and Jian Ma, 2004,   Wave-induced mixing in the upper ocean: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in a glob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31:L11303,doi:10.1029/2004GL019824.

2. Qiao Fangli, Yongzeng Yang, Xingang Lü, Changshui Xia, Xianyao Chen, Baodong Wang, and Yeli Yuan,2006, Coastal upwell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winter. J.Geophys. Res., 111, C11S06, doi:10.1029/2005JC003264.

3. Lü Xingang, Fangli Qiao, Guansuo Wang, Changshui Xia, Yeli Yuan, 2008,Upwelling off the we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n summer: Its detection and mechanisms. Geophys. Res. Lett., 35, L02604, doi:10.1029/2007GL032440 (Corresponding author).

4. Qiao Fangli,Yeli Yuan, Tal Ezer, Changshui Xia, Yongzeng Yang, Xingang Lü, Zhenya Song, 2010, A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wave-ocean 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and its initial testing. Ocean Dynamics, 60(5): 1339-1355, doi: 10.1007/s10236-010-0326-y.

5. Qiao Fangli, Guansuo Wang, Wei Zhao, et al, 2011, Predict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radiation from damaged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 Chinese Sci Bull, 56 (18): 1890-1896, DOI:10.1007/S11434-011-4513-0.

6. Qiao Fangli, Chuangjiang Huang, 2012, Comparison between vertical shear mixing and surface wave-induced mixing in the extratropical ocean. J. Geophys. Res.,117,C00J16, doi:10.1029/2012JC007930.

7. Qiao Fangli, Zhenya Song,Ying Bao,Yajuan Song, Qi Shu,Chuanjiang Huang, Wei Zhao, 2013,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Earth System Model with surface gravity waves. J.Geophys. Res. Oceans, 118, 4514-4524, doi:10.1002/jgrc.20327.

8. Qiao Fangli,Yeli Yuan, Jia Deng, Dejun Dai and Zhenya Song, 2016, Wave turbulence   interaction induced vertical mixing and its effects in ocean and climate model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A 374: 20150201.http://dx. doi.org/10.1098/rsta.2015.0201.

9. Zhao Biao, Fangli Qiao, Luigi Cavaleri, Guansuo Wang, Luciana Bertotti,Li Liu, 2017. Sensitivity of typhoon modeling to surface waves and rainfall. J.Geophys. Res. Oceans, 122,doi:10.1002/2016JC012262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Qiao Fangli, and Chuanjiang Huang, 2017. Wave Effects in the upper Ocean, in Encyclopedia of Maritime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Edited by John Carlton, Yoo Sang Choo, and Paul Jukes, John Wiley & Sons Ltd, doi: 10.1002/9781118476406.emoe088.

獲獎與榮譽

1. 2004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 2005年,海洋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庫建設,海洋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第一名);

3. 2006年,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人事部、組織部和中國科協(xié));

4. 2007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國家人事部);

5. 2010年,海浪-環(huán)流耦合理論建立及其應用,海洋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第一名);

6. 2011年,新型浪潮流耦合海洋環(huán)境數(shù)值預報系統(tǒng)建設與業(yè)務化應用,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名);

7. 2011年,被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評為JRG雜志最佳審稿人;

8. 2012年,中國近海上升流分布與形成機制研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一名);

9. 2014年,獲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首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10. 2014年,獲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平洋分委會(IOC/WESTPAC)首屆杰出科學家獎;

11. 2014年,獲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最高獎“伍斯特(WOOSTER)”獎;

12. 2014年,包含海浪的新型全球氣候數(shù)值模式的建設與應用,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名);

13. 2015年,海洋模式高效并行集合調整卡爾曼濾波同化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應用,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一名);

14. 2016年,國際“戈登貝爾獎”提名(全球共6名);

15. 2017年,首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

16. 2019年,“海洋浪致混合理論研究及模式應用”,青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名);

17. 2019年,“第二代全球浪潮流耦合海洋環(huán)境預報系統(tǒng)及應用”,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第一名)。

主持項目

1.  國家基金委青年基金,中尺度大洋熱力動力準地轉模式的建立及紅外遙感資料的同化,7.0萬元,1995-1997年;

2.  國家基金委面上基金,東海中尺度渦旋動力學基礎,14.0萬元,1998-2000年;

3.  國家基金委重點基金“黃海環(huán)流及營養(yǎng)物質長期輸運”課題“黃海各流系研究”,20.0萬元,1998-2001年;

4.  國家基金委面上基金,垂向混合對中國近海躍層形成和消衰的影響研究,34.0萬元,2005-2007年;

5.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中國近海環(huán)流形成變異機理、數(shù)值預測方法及對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之課題“渤黃東海環(huán)流及其變異預測數(shù)值模式和海洋大氣災害應用”,514.5萬元,1999-2004年;

6.  國家專項,高分辨率風、浪、流耦合業(yè)務化數(shù)值預報系統(tǒng),860萬元,2002-2005年;

7.  國家科技部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南大洋-印度洋海氣過程對東亞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730萬元,2010年6月-2014年12月(項目首席);

8.  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海洋在氣候年代際變化中的作用合作研究,184萬元,2011-2013年(主持);

9.  國家海洋公益專項項目,中國近海短期氣候預測技術及其應用, 1181萬元,2011-2014年(項目首席);

10.國家科技部中美國際合作項目, 海洋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183萬元;2011-2013年(主持);

11.國家專項國際合作項目,海洋動力系統(tǒng)和多運動形態(tài)相互作用,1530萬元(項目首席),2015-2018年(項目首席);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聯(lián)合資助,海洋環(huán)境動力學和數(shù)值模擬,4000萬元,2014年6月-2019年12月(主持);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新型海洋與氣候模式的發(fā)展,1200萬元,2019-2024(主持)。

科技貢獻

1. 原創(chuàng)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論,被美國、德國、瑞典、法國、澳大利亞等多國十余個研究組實際應用,均大幅提高了其模式的精度,獲國際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最高獎“伍斯特獎”;

2. 利用浪致混合理論,率團隊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環(huán)流耦合模式FIO-COM,克服了海洋環(huán)流模式夏季模擬SST偏高、次表層溫度偏低以及混合層偏淺等的共性難題;

3. 基于FIO-COM,自主發(fā)展了數(shù)據(jù)同化技術,建立了海浪-潮流-環(huán)流耦合業(yè)務化數(shù)值預報系統(tǒng),在國內外多個國家級平臺業(yè)務化運行,2014年獲IOC/WESTPAC杰出科學家獎;

4. 針對臺風強度數(shù)十年未有改善這一經典難題,建立了考慮海浪飛沫、海浪混合和降雨過程的新型臺風模式FIO-AOW,克服了超強臺風模擬預報偏弱的難題;

5. 將浪致混合理論應用到氣候系統(tǒng),建立了首個包含海浪的氣候模式FIO-ESM,大幅減少了熱帶偏差等氣候模式共性問題,參加了CMIP5國際氣候模式比對計劃,是我國海洋領域首次;

6. 設計了超千萬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并行效率高達36%,在國際海洋領域居于前沿,2016年獲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提名。

X
溫馨提示
您即將離開海洋一所網(wǎng)站跳轉到第三方網(wǎng)站,請確認是否繼續(xù)?
留在本站
立即跳轉